推广 热搜: 头套  口罩  手套  服务  安全  山西    杜氏番茄  储物柜  黄酒 

中国云计算是不是一个伪命题?短期波动,长期看好

   日期:2022-05-29 16:54     来源:钛媒体    
核心提示:中国云计算是不是一个伪命题?在云计算刚刚进入中国的2010年,这个问题被实实在在的讨论过,BAT三家掌门人对云计算的不同态度,

中国云计算是不是一个伪命题?

在云计算刚刚进入中国的2010年,这个问题被实实在在的讨论过,BAT三家掌门人对云计算的不同态度,成为之后云服务产业发展史上不断提及的注脚,问题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,中国云计算产业开始了最初的分化。

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云服务商崛起,由巨头至初创,全面认可了云计算产业的可行性,塑造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雏形,2017年左右,巨头们尽数入局并且将云计算视为未来,中国云计算到达了新的高点,未成想也是遇到壁垒的前兆。

那个已经被证伪过的问题,又出现在不知名的角落,中国云厂商又将如何作答。

中美云计算,同源不同路

和众多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一样,云计算也发源于大洋彼岸,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用美国云服务商的发展曲线对照中国云服务商,以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为标准,AWS、微软Azure和谷歌GCP,以及阿里云、腾讯云和百度云两相比较,态势迥异。(由于华为云未上市,选取百度云做代表)

AWS一季度收入184.4亿美元,同比增长37%,营业利润达到65.2亿美元,同比增长57%,同时营业利润率达35.3%;微软智能云包括Azure、GitHub、服务器等,统一归集为云业务,第一季度收入为190.5亿美元,同比增长26%,高于市场预期。仅看Azure业务营收为114.5亿美元,同比增长为46%;谷歌GCP一季度营收58.21亿美元,同比增长43.8%,运营亏损为9.31亿美元。

阿里云过去一年总收入1001.8亿,扣除服务阿里集团内部的收入之后是745.6亿,同比增长233%。最近一个季度,扣除服务阿里集团内部的收入之后收入是189.71亿元,同比增长12%;腾讯未披露云业务具体收入,含金融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为428亿元,同比增长10%,财报提到“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”;华为虽未上市,官方披露华为云去年收入201亿元,同比增长34%;百度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45%,可圈可点,不过百度云2021年全年营收还比不上阿里云一个季度,规模略有不如。

如上对比呈现出几个清晰的事实,美国云计算巨头在大体量下依然保持了相对高速的增长,中国云计算出现了集体性增长下滑,收入规模落后于美国市场,若论兼顾规模和体量,阿里云反而是表现最好的中国云巨头。

背后是中美云市场所处阶段的根本性差异。业内人士认为,在IT基础设施、产业政策、 经济环境、产研学氛围等方面,中国落后美国 5 年以上。

例如在IT基础设施层面,美国企业在进入云时代之前,已经经历了漫长的IT信息化过程,Oracle、Saleforce等厂商深入到众多美国企业生产流程,也养成了美国企业使用云计算和数字化工具的习惯。

在中国市场,企业的IT水平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状态,互联网等领先企业赶超美国,大量传统企业还处于原始状态,IT化和云化的过程同时发生,数字化起步较晚,基础自然相对薄弱。

当互联网行业完成第一波上云,传统政企客户的需求尚未大规模释放,所以也就有了云服务商“断层”式的增长路径。

从长期角度来看,算力需求只是被延迟,而不是消失,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看好。咨询机构IDC表示,未来5年,中国公有云市场会以复合增长率30.9%继续高速增长,预计到2026年,市场规模将达到1057.6亿美元,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全球占比将从2021年的6.7%提升为9.9%。

重视健康度,追求可持续

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”,中国云服务商此前竞相争抢客户,比拼增速,随着市场回归理性,中国云逐渐从关注收入和高增长,向关注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迈进。

阿里云全年总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销后分别为1001.8亿元和745.68亿元,并实现了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。EBITA利润从去年的亏损22.51亿元大幅改善为今年的盈利11.46亿元,是中国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。

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:“盈利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,这是对阿里云长期坚持技术投资的回报。我们将继续投入,寻求新的技术突破。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,阿里云已进入‘高质量发展’阶段,追求更健康、更可持续的增长。”

阿里云的核心壁垒则在于自研的核心技术,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。过去十年,阿里云以飞天云操作系统为核心,建立了自研芯片、服务器、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等软硬一体的新型计算体系架构。2021年,阿里巴巴发布了第一颗CPU芯片倚天710,这是一颗因云而生的芯片,是阿里云推进“一云多芯”策略的重要一步,将应用于阿里云的数据中心。

腾讯也提到,主动调整To B业务的收入结构,在视频云、网络安全等PaaS领域加大资源投入,将“健康可持续”作为To B业务的增长目标,并采取了包括提高自研产品竞争力、鼓励产品被集成、丰富伙伴生态在内的一系列举措。

从需求角度观测,“东数西算”等国家政策持续推动,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,传统行业、政企行业对云的需求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,企业用云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扩张,云计算行业在此时需要做的,恰恰是打磨好自身技术平台。

中国云巨头将目光聚焦在底层技术和核心产品竞争力的打造,发展可持续的合作伙伴体系,同时推动诸如云钉一体和国际化等策略,来重新塑造新的增长点。

正如张建锋所言,“坚持长期主义,投资未来,将为阿里云带来更长远的市场竞争力。”中国云计算行业需要一种长跑心态,静待市场好转。

短期波动,长期看好

中美云计算会就此分化,还是走出完全不同的路径,大部分从业人士倾向于后者,并且认为,中国云计算市场和美国云计算市场先天条件不同,本就没必要照搬复制,外部条件需要时间改变,中国云应当学习美国云的内在竞争力。

AWS占据先发优势,微软Azure虽然后发,但是长远竞争力更被看好。首先微软建设了Azure平台,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以及强调度能力的资源布局,为大中小企业机构提供算力。

其次,微软智能云的核心竞争力在PaaS层,重塑基于PC的生产力工具,以前耳熟能详的office套装,以云的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在云端为企业提供先进生产力,PaaS层带动了云的采用,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客户上云用云,从而增强客户粘性。

最后,微软还有大量的终端设备,海量个性化的计算机,提供跨终端云端联接,每一个终端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算力入口,当终端足够普及且用云门槛足够低,云计算将实现“杀手级”应用的体验。

在国内市场,阿里云布局更完善,因为市场条件不同,海外云厂商有水土不服的情况,阿里云给出了另一种参考。

阿里云在全球27个地域运营着84个可用区,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云基础设施。中国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统“飞天”,将遍布全球的数百万台服务器连接成一台超级计算机,单集群可达10万台规模,千亿级文件数,EB级别存储空间。

此外,阿里云先后推出的“云钉一体”战略,以及发布“无影”云电脑,将云的使用形态推向更易用的界面,以及更个性化的设备终端,加快传统IT向云计算转移。这两大策略有望成为阿里云未来成功的关键,极大提升云计算的普及程度。

2000年,互联网曾经出现大泡沫,后来互联网没有消失在中国,反而繁荣更胜往昔,实现了美国市场都没有的场景和业务,中国云何尝不是如此,给中国云力量一些时间和耐心,市场自然会回报以答案。 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房地产置业

推荐图文
推荐房地产置业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京ICP备13017153号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联系方式